专业教学情况综述 一、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热爱体育工作,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,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,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,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,能在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学,课外活动,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,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,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。 二、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学、心理学、人体科学、学校体育学、体育锻炼、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受到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,掌握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能力。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 1、掌握教育科学,心理科学,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,基本知识; 2、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; 3、掌握体育锻炼,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; 4、具有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; 5、熟悉有关国家教育,体育工作的方针,政策和法规; 6、了解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科学的发展动态。 三、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四年。学习年限最短为三年,最长为六年。 四、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五、主干学科 体育学 六、主要课程 1、主干课程 人体解剖学、人体生理学、体育保健学、学校体育学、体育心理学、田径、球类、体操、武术。 2、学位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、邓小平理论概论、计算机应用基础、大学英语、人体解剖学、人体生理学、体育保健学、学校体育学、体育心理学、田径、球类、体操、武术。 七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、专业能力训练:加强高年级学生参加校内各系运动队训练指导,裁判和组织竞赛的实践活动,使他们能在学习实践中解决好运动队训练与参赛的具体问题。 2、实习:通过在校内参加专业能力实践活动,参加社区体育辅导及毕业前的8周实习锻炼,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。 3、社会调查与服务:指导和帮助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,使他们了解相关领域的社会现实,锻炼他们的能力,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,以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。 4、实验:《人体解剖学》,《人体生理学》,《体育保健学》等课程,要开设相关的实验,培养学生进行有效实验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。 5、科研:在《体育科研方法》等课程的基础上,通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,使学生掌握资料查询,调查,访问,测定,统计的方法,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,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八、具体教学改革内容与措施 1、加强基础 突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,建立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平台。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考核,为更好地学习专项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2、拓宽专业口径 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中,进一步拓宽容纳了相关专业的内容,以更好适应基础教育及社会体育的需求。 3、重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专业特点,在课程设置总框架上缩减了一定学时,使课程体系内容更具完整,连续性,突出重点。在实践课时安排上有所增加,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。 4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,设置了与体育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的部分课程,如运动免疫学,体育与多媒体,体育市场营销等。 5、教学检查 定期进行教学进度检查和教学督导,不断改进考评方法,全面实行考教分离,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。 6、采取相应的激励办法 对于有突出运动成绩,如在区级以上大赛中获奖,或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者,可代替若干个选修课或集中实践环节对应的学分(具体实施办法参照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有关文件执行)。
九、学时分配比例及毕业要求
课程类别 |
课内教学 |
实践教学 |
毕业要求 |
学 分 |
学 时 |
学时比例 (%) |
必 修 课 |
通识教育课 |
48 |
642 |
26.2% |
1.集中实践教学共18周,计18学分。 2.一至二年级身体素质达标各2学分共计4学分。 3.科研课后,于第六学期第五周前完成学年论文计2学分 |
在所开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中修满204个学分即可毕业。 |
通修课 |
74 |
1002 |
40.8% |
选 修 课 |
专业方向模块课 |
38 |
530 |
21.6% |
任意选修课 |
20 |
280 |
11.4% |
合 计 |
180 |
2454 |
100% |
|